健康資訊

2019-05-05

小兒泌尿道感染

 小兒泌尿道感染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/周欣霈 院長

前言:泌尿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的細菌性感染症,僅次於呼吸道感染,一般而言,只要是泌尿系統的任何一個組織器官受到感染,包括腎臟、輸尿管、膀胱、尿道感染皆可稱之為泌尿道感染。小兒的泌尿道感染是臨床上一個常見的疾病,亦是造成嬰幼兒敗血症的重要原因或結果。是一種不能輕忽的疾病。小兒泌尿道感染常會出現反覆性感染,且常合併潛在的泌尿道畸形,使得在疾病的處理上,變得更加複雜與困難。因此,兒童泌尿道感染在診斷與治療的重點,除了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外,更重要是進一步檢查是否合併有先天性尿路結構上的異常。在腎臟發生感染與發炎時,若沒有給予適當的治療;或合併有泌尿道畸形時,不及早予以外科手術矯治或接受抗生素預防,最後常會產生腎臟的瘢痕化(腎臟結疤),進而引起續發性高血壓,蛋白尿的排出,甚至最後進展到腎衰竭。由此可知對嬰幼兒及兒童的泌尿道感染應及早確立診斷與治療,避免腎臟受到不可挽回的傷害。

 

致病機轉:由嬰幼兒至兒童期,泌尿道是一個很容易受到細菌侵犯而導致感染的地方。 男孩與女孩之發生率分別是1.1%與3%。在1歲以內尤其是新生兒其感染率更高,且以男嬰較為常見。根據報告,在嬰幼兒發燒的病童中,有高達30%為泌尿道感染所造成的發燒,而造成尿路感染之途徑,95%以上是因細菌經由尿路逆行上去的。導致嬰幼兒尿路感染罹患率高之原因很多,包括嬰幼兒之免疫系統尚未成熟、包皮過長或是清洗不乾淨之男嬰、合併有尿路先天結構異常、排尿或排便習慣不良等等,均為可能之致病機轉。

 

臨床症狀:小兒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症狀表現相當多變化,且不易和其他疾病區分,發燒是最常見的表徵。新生兒期:表現如同敗血症,病嬰餵食不良、發燒、哭鬧不安或活動力差,甚至出現發紺、抽痙。一個月至兩歲:此嬰幼兒期以不明熱表現最多,其次則有厭食、哭鬧不安,延遲性黃疸、發紺、抽筋、腹脤、腹瀉、貧血、生長發育不良,局部可能出現包皮炎或尿布上出現膿樣分泌物。較大兒童:大孩子較可以表達出標準的泌尿道感染的症狀。下泌尿道感染(膀胱、尿道)的症狀包括:解尿疼痛、頻尿,尿急失禁,排尿有灼熱感。上泌尿道感染(腎臟、輸尿管)的症狀則包括:高燒寒顫、腰部疼痛,有時也會出現血尿。

 

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原因:幼兒泌尿道感染的感染途徑有兩種:

  1. 上行性感染:經上行感染的菌種通常繁衍聚集在直腸,外陰部、肛門口及道的出口處。女性因尿道較短,發生感染機率較高。
  2. 血行性感染:此種感染途徑幾乎都發生於新生兒,大孩子只偶見於毒性很強的菌種造成的敗血症如:綠膿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等。

 

診斷檢查:

  1. 尿液常規檢查和尿液細菌培養:兒童—消毒後收集中段尿。幼兒—採消毒後以管路導尿取得尿液。嬰兒—最好以恥骨上膀胱抽取術來取得無菌尿液。通常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菌種,75-90%為大腸桿菌。
  2. 尿液培養有相當量的細菌時(單一菌種大於每西西100000個,即為有意義的菌尿)要考慮做進一步的排尿膀胱尿道攝影檢查。
  3. 腎臟超音波可以檢查有無水腎、雙套輸尿管、輸尿管囊腫、異位腎臟、馬蹄腎等結構異常,以及膀胱壁發炎、變厚、腎盂腎炎、腎膿瘍等感染變化。
  4. X光檢查以解尿膀胱輸尿管攝影(VCUG)為主,可檢查有無膀胱輸尿管迴流症、膀胱解尿的型態、有無阻塞等情形。據統計,泌尿道感染的兒童高達30至50%有膀胱輸尿管迴流症,所以一旦診斷有泌尿道感染的情形,都應接受解尿膀胱輸尿管攝影的檢查。
  5. 核子醫學檢查(DMSA)是目前診斷急性腎盂腎炎及腎臟有無結疤最準確的工具,其敏感度可達9成以上。此外,膀胱核醫攝影也是監測膀胱輸尿管有無逆流的篩檢工具,與解尿膀胱輸尿管攝影的差別在於,較低的輻射累積劑量,但解像力較差,且無法分辨迴流的程度與級數。
  6. 輕微尿道逆流可依醫師指示服藥治療,如有嚴重尿道逆流情形,醫師將建議手術治療。 
治療:兒童泌尿道感染的治療要考慮如何避免後續可能發生的腎傷害。所以對確定診斷的兒童泌尿道感染,治療之目標:第一為症狀緩解及病因治療,第二為預防復發,第三為矯正可能合併的先天異常。泌尿道感染以抗生素治療為主,針對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來選擇使用適當的抗生素。在膀胱感染的小孩,使用短期的藥物治療即可,大約在七天左右。如果是腎臟感染的小孩,則要使用較長的時間,一般在十天到十四天左右。若有復發或併有泌尿道逆流的情形,則須依醫師指示服用口服抗生素治療約6個月以上,每3~6個月定時追蹤1~2年。以預防反覆性感染,造成日後腎臟萎縮而影響腎功能。
  
出現泌尿道感染時之護理重點:
  1. 發燒處理
  2. 補充足夠水分
  3. 注意進食及排泄情形
  4. 觀察會陰及臀部皮膚變化
  5. 觀察意識狀況
 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方法:
  1. 鼓勵病童養成二到四個小時即排尿,增加排尿的次數、不要憋尿,完全把膀胱中尿液排空。
  2. 反覆發生尿路感染的現象,需依醫生指示使用低劑量的抗生素。
  3. 鼓勵多攝取水分,特別是柑橘類的水果或果汁,可以酸化尿液,減少感染機會。
  4. 女生排便後由前往後擦拭會陰部。
  5. 男生應保持生殖器官皮膚清潔,尤其是包皮皺摺處。
  6. 避免洗泡泡澡,儘可能使用淋浴。
  7. 避免穿過於合身、不通風的褲子,穿著棉質內褲可避免潮濕,減少細菌孳生。
  8. 避免進食碳酸類飲料,減少膀胱黏膜受刺激。
  9. 觀察小孩是否有異常行為產生,例如:
  10. 沒有醫生指示,勿隨意服用抗生素,以避免腸道正常菌落改變,進一步導致感染的發生。